你還在「333」嗎?你不能不知道的最新運動指南!
- ggsport666
- 11月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過去我們熟知的「333運動原則」──每週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以上,曾是全民健康口號。
但隨著運動科學進展,**世界衛生組織(WHO)與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發布了更新版指南:
現代人要的不是「動就好」,而是「動得夠、動得對」!
📌 最新建議:每週累積 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 成人(18–64歲)建議運動量
每週累積 150–300 分鐘 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或 75–150 分鐘 高強度有氧運動
加上 每週至少 2 次的肌力訓練
這樣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失能風險。
👧 👵 各年齡層專屬建議
年齡層 | 建議運動量 | 特別重點 |
青少年(5–17歲) | 每天 60 分鐘中高強度 | 建議多樣化、增加樂趣 |
成人(18–64歲) | 每週 150–300 分鐘中強度 | 搭配肌力訓練,動得全面 |
長者(65歲以上) | 同成人建議 | 加入平衡與柔軟訓練,預防跌倒 |
💡 什麼是「中強度」與「高強度」運動?
可透過 RPE 主觀運動強度量表(0–10分)來自我評估:
分數 | 強度 | 體感描述 | 範例 |
5–6 | 中等強度 | 呼吸變快但可對話 | 快走、踩飛輪、游泳 |
7–8 | 高強度 | 呼吸急促難以說話 | 慢跑、有氧操、籃球 |
9–10 | 極高強度 | 無法持續進行 | 衝刺、HIIT 等 |
🧠 小提醒:日常動起來也算運動!
不是一定要跑健身房,生活中也能積極累積活動量:
走樓梯代替搭電梯
飯後散步勝過滑手機
騎腳踏車通勤
追劇時搭配伸展或肌力訓練
累積動起來的時間,也是一種運動!
🧱 肌力訓練是關鍵!
別忘了每週安排至少 2 次肌力訓練:
增強肌力與骨質密度
預防老化與失能
建議搭配專業指導,避免受傷
📚 參考文獻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2020)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AQs (2023)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Physical Activity in Adults (2023)
專文撰寫:壓王體態矯正師 | 教練PT | Natalie
協作:壓王SPORTLIBERATOR 運科團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