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是「高齡化社會」的台灣,
伴隨而來的老人失能及照護,已成為主要議題。
隨著人類的老化,骨骼肌逐年流失,
這一流失速度從40歲開始,每十年下降8%,
到70歲後更急劇下降至每十年15%,
而骨骼肌的流失正是導致長者衰弱及失能的主要原因。
這造成了老年生活品質的下降,令人深感擔憂。
更可怕的是,罹患肌少症增加了三倍跌倒風險及四倍的死亡風險
亞洲肌少症小組(AWGS)在2020年將肌少症定義為
“與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損失,加上肌肉力量低下和/或身體功能低下”(Chen et al., 2020),
並制定了評估流程,使希望擁有更好生活品質的人們
能夠及早發現是否可能患有肌少症,並盡早開始防治。
在基層醫療或是社區預防的我們
我們可以採用皮尺進行篩檢,
在坐姿且大小腿垂直時,測量小腿最粗的圍度,
男生小於34公分或是女生小於33公分即進入下一關的評估。
評估方式可以透過坐下起立五次的時間作為評斷標準,時間大於等於12秒
即可診斷為可能肌少症,
並且轉介至,急慢性照護或臨床研究進行近一步的檢測評估。
肌少症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是現代社會必須正視的問題,
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以提高晚年生活品質。
在這個面對高齡化社會挑戰的時代,
我們需要關注並採取行動來預防和治療肌少症,
以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
專文撰寫: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 邱志暉教授
協作:壓王SPORTLIBERATOR 運科團隊
Comments